社会压力像座山。表姐妈逢人就哭:“我女儿嫁不出去,我死都闭不上眼!”表姐公司团建,同事们聊孩子上哪个幼儿园,她插不上话,只能低头刷手机。她说:“有时候觉得,自己像被世界抛弃的孤儿。”
养老是终极难题。表姐现在能住养老院,可老了以后呢?失能失智了呢?她闺蜜群里有人调侃:“现在不婚是爽,老了被护工扇耳光都没人撑腰。”表姐嘴上说“我签了生前预嘱,死了直接火化”,可夜里还是偷偷查“抱团养老”的案例。
三、不婚主义好不好?得看“人”和“钱”
先说“人”的问题。不婚主义好不好,关键看你是哪种人。
如果你像表姐: 内心强大、经济独立、享受独处,不婚可能是“最优解”。她常说:“我见过太多婚姻里的女人,活得像保姆、像怨妇、像提款机。我宁可高质量单身,也不要低质量婚姻。”
但如果你像老张: 渴望陪伴、害怕孤独、经济一般,不婚可能是“慢性自杀”。他后来交了个女朋友,虽然也会吵架,但至少生病时有人递杯水,加班时有人留盏灯。他说:“以前觉得一个人挺好,现在才明白,有人吵吵闹闹,才是生活。”
再说“钱”的问题。不婚主义要想过得好,钱是底气。
表姐这种“三高女性”: 有房有车有存款,不婚是“锦上添花”。她甚至计划45岁退休,环游世界,写本书叫《单身女性的100种活法》。
但普通人不婚: 如果没房没存款没社保,老了可能真会“晚景凄凉”。老家有个远房亲戚,一辈子没结婚,年轻时在工地搬砖,老了住桥洞,靠捡破烂为生。村里人背后说:“这就是不结婚的下场!”
最现实的是,不婚主义的“养老成本”远高于婚姻。表姐算过一笔账:现在住高端养老院,每月2万;请护工,每天800;生病住院,押金10万起。她说:“这些钱,结了婚可以两个人分摊,不婚就得全自己扛。”
四、不婚主义的“坑”,你踩过几个?
先说第一个坑: 把“不婚”当“逃避”的借口。
老张年轻时不婚,是因为“恐婚”——他爸家暴、他妈懦弱,他从小觉得“婚姻是地狱”。可后来他发现,不婚没解决他的问题,反而让他更孤独、更焦虑。他说:“我现在明白了,不婚不是药,治不好原生家庭的伤。”
再说第二个坑: 高估了自己的“抗孤独能力”。
表姐有次去非洲看动物大迁徙,在草原上住了半个月。一开始她觉得“太爽了”,可第七天开始失眠,第十天对着长颈鹿掉眼泪。她说:“原来人真的会孤独到哭,哪怕眼前是百万角马奔腾。”
最后说第三个坑: 低估了社会的“容错率”。
表姐妈有次装病,把表姐骗回家相亲。表姐气得摔门而去,可后来发现,妈是真病了——焦虑症,因为“女儿不结婚”被亲戚指指点点。表姐后来跟我说:“我突然觉得,我的不婚,可能正在杀死我妈。”
五、总结:不婚主义不是“万能药”,但可以是“选项之一”
一辈子不结婚的人多吗?多,但未必是你想的那样“潇洒”。不婚主义到底好不好?没有标准答案,但有几个真相你得知道:
不婚不是“叛逆”,而是“选择”。
你可以选择不婚,但别把“不婚”当“时髦”或“武器”。表姐常说:“我不婚,不是因为看不起婚姻,而是因为我知道自己要什么。”
不婚需要“实力”,更需要“清醒”。
实力是钱,清醒是脑子。如果你没钱、没房、没社保,还嚷嚷“不婚主义”,那叫“耍流氓”。如果你像表姐一样“三高”,但天天纠结“老了怎么办”,那叫“没活明白”。
不婚不是“终点”,而是“过程”。
表姐现在常说:“我42岁不婚,不代表我52岁、62岁还不婚。人生是动态的,我的选择也会变。”她甚至计划冻卵,说“万一哪天想生了呢?”
不婚可以“独善其身”,但别“兼济天下”。
你可以选择不婚,但别骂结婚的人“恋爱脑”“繁殖癌”。老张现在常劝单身朋友:“别学我,遇到合适的人就试试。婚姻不好,离婚就是;总比一辈子遗憾强。”
最后送所有人一句话:“不婚主义不是‘万能药’,但可以是‘选项之一’。重要的是,你得为自己的选择买单,别让父母流泪,别让自己后悔。”
希望未来的你,无论结婚还是不婚,都能活得坦荡、活得清醒、活得对得起自己。毕竟,人生是自己的,冷暖自知,苦乐自担!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