郦波:五百年后,我们跟王阳明学什么

365bet软件下载 admin 2025-11-09 13:50:46

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,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。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专业博士,汉语言文学博士后。

南京师范大学郦波教授在他的著作《五百年来王阳明》中,生动讲述了王阳明立功、立德、立言的传奇人生,并以明快轻松地语言展现了心学的强大力量,揭示了心学之精髓。郦波教授对阳明心学有独到见解,今天,小编就与大家分享郦波老师眼中的王阳明。

1

“知行合一”解决习性问题

众所周知,“知行合一”是阳明心学中的核心部分,从其产生到践行,阳明付出了极大地努力。郦波老师谈到“知行合一”时说,龙场悟道让王阳明悟出了“心外无物”,正式创立了心学,之后他将“心即理”不断延伸,以纠当时知识分子空谈、虚谈之弊病,渐渐产生了知行合一的思想。

行和知,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是很重要的两大命题。从《尚书》开始,到孔子、庄子、孟子,到二程、朱熹,然后到明末顾炎武、黄宗羲、王夫之,再到孙中山、陶行知,都思考、讨论过这个问题。

但经常有人提出:人世间最常见的是“我都知道,但我就是做不到”。王阳明回答:做不到就不是真知道,真正的知道就是能做到,知、行是一个整体。

未有知而不行者。知而不行,只是未知。知行如何分得开?古人总把知、行分开说,是希望人们有意识地对知和行分别加以研究,因为世上多的是冥行妄作和好说空话、不着实躬行的人。

那么“知行合一”有什么作用?能够解决人的什么问题?郦波老师坚定地说到,习性。人的习性是很难克服的,你现在所有的一切,大部分都是你的习性造就的:成功是由好习性造就的,失败是由坏习性造就的。王阳明的忠实信徒曾国藩说过一句名言:“败人两字,非傲即惰”。“傲”就是冥行妄作,“惰”就是不着实躬行。

解决习性问题,没有比知行合一更有效的了。它能够帮你找到真正的自己,塑造自己,成就自己,是强大的生活之道,是生活中改变习性最关键的一种智慧。不仅如此,它也能成就你的家庭、你的团队、你的组织。

展开全文

2

沉浸进去,才能融而唯一

由“知道”到“做到”,依然有个跨越问题,那么如何才能“合”呢?郦波老师称之为“沉浸式体验”。心学是儒家的一支,万法归宗,遂以孔子为例子。

孔子年轻的时候曾向师襄子学音乐。师襄子教了他一首曲子,但没告诉他曲子的名字。孔子练了一段时间后,师襄子觉得不错,打算教他新曲。孔子说:“我只会了技法、指法,还没掌握节奏、韵律。”过了一段时间,师襄子发现他进展神速,又提出教新曲。孔子说:“我还没能把握曲子的思想和情感,再练一阵子。”又过了一段时间,师襄子发现孔子的水平都快超过自己了,可孔子还是不接受新曲,理由是“吾知其志,未知其人”,意思是说自己把握住了曲子的思想情感,但没琢磨出是什么样的人作了这首曲子。再过了一段时间,师襄子又来听了,听完坦诚地对孔子说:“你再练我就没法教你了。”孔子摇头说:“吾知其人,未知其类。”意思是我大概明白作曲的人了,但还得琢磨下他身上体现的是哪一类人的思想和情感。

直到有一天,孔子把这首曲子弹得酣畅淋漓,师襄子听得失魂落魄、自愧不如。弹完,孔子长身而立,说自己看到作者了,“黯然而黑,颀然而长,眼如望羊,如王四国”,这气吞诸侯的磅礴之势,“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”。师襄子大吃一惊,因为这首曲子正是《文王操》。

孔子学鼓琴师襄子,十日不进。师襄子曰:“可以益矣。”孔子曰:“丘已习其曲矣,未得其数也。”有间,曰:“已习其数可以益矣。”孔子曰:“丘未得其志也。”有间,曰:“已习其志,可以益矣。”孔子曰:“丘未得其为人也。”有间,曰:“有所穆然深思焉,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。”曰:“丘得其为人,黯然而黑,几然而长,眼如望羊,如王四国,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!”师襄子辟席再拜,曰:“师盖云《文王操》也。” ——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

这就叫沉浸式体验,不光学习,做任何事都是这样。只有沉浸进去,你才能和你的对象融而为一。

而“一”就是王阳明讲的“致良知”。王阳明说:“凡处得有善有未善,及有困顿失次之患者,皆是牵于毁誉得丧。”为什么你总觉得疲于奔命,觉得有些事做得还可以,有些事真难,那是因为你心中“牵于毁誉得丧”。毁誉得丧是一种利益判断,不是价值判断,你的出发点和终极追求都不是致良知。

“良知”典出孟子。孟子说:“人之所不学而能者,其良能也;所不虑而知者,其良知也。”就是说,知天理、知人间大道,是一个人内心本来就有的,但因为现实的缘故,各种欲望、情绪、不良习性,蒙蔽了良知。致良知,就是要面对“事”,找回良知、良能。

在我看来,儒家文化里,阳明心学是治现代病的药。从个人的角度,它从内心到现实都为你提供了解决方案。现在年轻人最大的问题是什么?就是没有人生支撑。阳明先生儒释道皆通,以他那样的病体,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中绝地而起,最后创造了一个哲学体系,靠的是什么?就是内心的支撑。阳明心学的智慧是拿得起、同时放得下,放得下的同时又拿得起,这才是解决现实生活的道理。阳明心学不是只想解放一个人,而是要解放所有人。如果王阳明追寻的只是个人的出路,他也不会500年来如此受人推崇。

——郦波

来自“三智阳明研究院”

本着传播阳明心学的宗旨而转载

若有侵权,烦请及时联系我们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文章

一起来飞车音乐列表 一起来飞车的所有歌曲

马牌轮胎多少公里更换、多久更换

美的大一匹空调 制冷要多久,一般建议是这样的

获奖!她从普林斯顿回到北大

点读英语软件app有哪些

4399游戏吧 My.4399.com 专业的中文休闲游戏社区

章鱼有几只脚?4步告诉你答案_清晰图解

港澳通行证证件号码是哪个

网线:568A 568B线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