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胡的千斤线是最简单、最小巧的配件,但在二胡的演奏中,它对二胡的音质、演奏的舒适度有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。这其中,还有不少科学道理和奥妙,使它从唐朝至今的一千多年中,进化、改革和保存到今天,可见先人设计的二胡是比较合理的,少了哪一部分都不行,加了哪一点儿也是多余的。
千斤线
(1)选料:以蚕丝线为首选,声音较为亮透,其次为纯毛线,声音较为柔和。棉质二胡千斤线介于二者之间。
(2)使用:以捆住不松动为好,但一定要扎紧实,否则容易出杂音,如果二胡装配好以后,仅仅空弦有杂音,基本上可以判断二胡千斤没有扎好。接触琴弦处以3—4圈为宜。弦与琴杆距离以16—20毫米为宜,可根据本人手大小而定,手指长宽一点,手指短窄一点,以按弦舒适为合适距离。千斤线到琴码(琴码中央)的距离以38—42厘米为宜,可根据本人手大小而定。
二胡千斤的定位方法
千斤定位一般原则:一是要保证足够音域(在千斤内有 足够多的音);二是在足够的音域内要保证较好音质(越往下即高把位音质差音量小);三是兼顾左手的舒适性、灵活性、协调性(通常千斤越上音域越宽、音质越好,但手臂、手指的舒适性、灵活性、协调性越差,因手臂高抬,指距增大,手臂手指的舒适性、灵活性、协调性就下降)。所以千斤定位一要依据作品要求,二要依据每位演奏者自已特点而定。通常千斤定位以肘靠琴筒以小指根为下限,小指尖为上限,(也有人用尺量定位的,从琴码往上39-43厘米左右),一般最常见定位为小指2.3关节之间(这段距离是一般人感觉最舒服,音域、音质折衷的位置),(某著名二胡教育家及其众弟子均习惯于第1关节内定千斤)。千斤间宽16-20毫米左右,(应以本人左手各指按、离弦最敏捷、最舒适为准精心调试到位,因每个人手型、指长、特点等差异很大)。
线与线之间在紧挨着裹,这里只是给大家演示缠绒的方法。
绕到最后一圈时,把线放进圈里,然后轻轻拉紧下方留的线头。拉紧,前去上下的线头即可。
图一:
展开全文
图二:
图三:胡友后山老翁的绑法与众不同:
我的千斤捆扎与众不同,在两弦之下撗捆一圈。今介绍给胡友。
这好处有三:
1、两弦之间有空隙不夹马尾。
2、两弦振动相互干扰小。
3、长期使用千斤不下降。
见示意图:
一些新型的二胡千斤
改革开放以来,关于二胡千斤的创新也很多,如双千斤,变调千斤,触感千斤,各式金属千斤,其中不乏可取之处,其共同的优点,在于比普通的线千斤要耐用。也有一些优点,是非常值得推荐的,如元贞的触感千斤,可以改善空弦发音。东北的马老师发明的变调千斤,对于帮助初学者变调起辅助作用。深受初学者喜爱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