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出版传媒商报数据显示,2023年图书零售市场销售数量同比增长6.53%,销售码洋同比增长0.98%,但与之形成荒诞对照的是:豆瓣“已读”标签下30%用户承认“只拆封未阅读”,小红书#读书博主话题超20亿浏览量中,90%内容聚焦书籍摆拍美学。轻型纸版《存在与时间》化作职场人设道具,书店打卡照里的拿铁永远比翻开的书页更加醒目。我们不得不承认:纸质书正在经历一场去功能化的身份危机。
图/网络
说到这里,小编先科普一下什么是碎片化。简而言之,碎片信息为了达到易于习得的目的,通常会显著降低认知成本,最明显的方式就是:将复杂的事务简单化。这些信息往往只会告诉你表面的东西,却不会告诉你背后的原理,以及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。
图/视觉中国
我们所说的“知识”,其实由两部分组成:一是“事实”,二是“联系”,前者决定了你的知识广度,后者决定了你的知识深度。这就是碎片化信息的弊端,当我们接收碎片信息时,我们实际上是在扩充“事实”,并没有增加“联系”。长此以往,将弱化我们对于复杂事务的思考能力。
图/视觉中国
当推荐算法用茧房编制认知牢笼,书籍就成了突破数字围城的精神利器。纸质书的线性阅读强迫大脑摆脱碎片化依赖,恢复深度思考的神经可塑性。读《物种起源》后再阅读《生物的基因》,突然理解模因理论;读《古典爱情》后再阅读《偶然事件》,突然理解爱情的世事无常。这种对认知的再认知,使我们能够不断突破自我、追寻价值。
图/视觉中国
近年来,科左后旗不断建强阅读阵地,打造阅读品牌,努力在辖区内营造“爱读书、善读书、多读书”的良好氛围。辖区内建有图书馆2家、草原书屋284家、公益读书角15家、中心书房3家、草原书屋“中心书房”27家,各类阅读阵地藏书保有量30余万册,且全部免费开放、免费借阅,能够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阅读需求,欢迎大家前来阅读。
作者:张梦卓
原标题:《当阅读遇上“碎片化”》